未来手机可能是一块皮;人类也许能瞬移……

摘 要

  哆啦A梦的任意门,未来可能人类 通过量子科技也能做到这样的瞬移;南京出生的女科学家研究的电子皮肤,能像金刚狼一样自愈和感知外界,甚至成为未来式手机,被称为“画皮”计

哆啦A梦的任意门,未来可能人类通过量子科技也能做到这样的瞬移;南京出生的女科学家研究的电子皮肤,能像金刚狼一样自愈和感知外界,甚至成为未来式手机,被称为“画皮”计划;未来人类或许可以在金星上建一座“天空之城”……11月7日,腾讯科学WE大会携来自四大洲六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为观众们分享全球最前沿的科学突破,揭秘地球这颗“蓝点”上的各种科学之谜。


南京走出去的华人女科学家有一个“画皮”计划


漫威迷们可能还记得金刚狼的超级身体,被划开口子之后,可以迅速愈合,身体被子弹击中后,子弹会被自动排出,而这些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在“电子皮肤”出现后逐渐变成可能。土生土长的南京籍女科学家鲍哲南,就在此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鲍哲南1970年出生于南京,成长于一个科研之家。父亲和母亲分别是南京大学的物理系和化学系教授。1987年,鲍哲南也如愿考取南京大学,进入化学系学习。如今,鲍哲南是知名华人女科学家、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


什么是人造“电子皮肤”?简单来说,“电子皮肤”就是像人类皮肤一样具有很好的柔韧性甚至可拉伸性,且具有感知外界温度、压力和湿度等功能的电子传感器件的统称。近年来,除了“传感”功能,“电子皮肤”也向着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透气性和可降解性等方向发展,可以说越来越像人类的皮肤;与此同时,随着新材料的发展,某些功能甚至可以超越人类的皮肤,例如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快速自修复特性等。


不过在鲍哲南的眼中,电子皮肤也许是未来的智能手机:“手机的功能会融入到我们所穿的衣服当中,我们所贴在身上的电子器件和我们所种植到体内的电子器件中。这将是人和人之间,人和环境之间交流的方式。将来的电子工业将会有一个巨大的改变,我们将会用像人造皮肤一样的电子器件让我们人和人之间沟通。”


人造皮肤的概念其实最早源于可折叠屏幕的研制。鲍哲南在演讲中表示,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是抱着自己的孩子,轻轻抚摸他柔软的小脸和小手。但是,有些人因为受伤或者其他原因,也许没有办法再感知到触觉,温度,甚至被烫到也不知道,这时候,可以弯曲贴合人体的电子皮肤,就可以感知到压力、温度、细腻的不同物体,还能把这个信号传递回大脑,甚至会有自愈功能。


鲍哲南说,现在团队科学家们已经将这种皮肤植入小老鼠的身体,小老鼠可以正常地运动生活,证明这些人造皮肤是确实是可以和生物体系相容的。当然,这些人造皮肤要真正用到人的身上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最重要的是这些理念已经可以证实。人造皮肤也给科学家们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新的启发,比如非常脆弱的早产婴儿检测血压需要针刺血管,用人造皮肤就可以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贴在皮肤上获取婴儿的血压等数据;人造皮肤材料甚至可以使得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变得更加稳定。


隔空取物和瞬间位移,他们说这是真的能实现


哆啦A梦的任意门是每个小孩子心中的梦想,但是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领域带头人、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在WE大会上说,人类的瞬移也许是可以通过量子科技实现的。


说起量子科技,有很多非常艰涩的名词和更多大众们不能理解的研究理论,不过在WE大会上,那么潘建伟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我们可以利用量子纠缠可以把一个粒子的量子信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粒子上,而不用传输这个物体本身。“比如说我在合肥要到深圳腾讯去开会,但坐飞机来不及了。如果说合肥的一个实验室和腾讯总部的一个实验室正好有一团纠缠物质,那么我们可以把合肥的潘建伟跟这样纠缠物质做一个操纵,把他纠缠起来。纠缠起来之后,你就会得到一种信息。那么这种信息通过网络传到深圳的腾讯总部,就是说对这些物质做一些操纵,我们就可以把潘建伟全须全尾地在深圳把它构造出来,我们把这样的过程就叫做量子隐形传态。”


当然要传送一个复杂的物体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在很远的未来,不过潘建伟说目前的技术已经允许我们可以进行多体的、多终端的、多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未来也许很远,但当下科学家们的努力都是通往未来的坚实脚步。


瞬间位移还在研究当中,而通过脑机接口披上“机械战甲”、“隔空取物”已经照入现实。在2014年6月12日圣保罗举行的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一个下身瘫痪的巴西少年,依靠大脑控制机械骨骼的运动,顺利开球,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Miguel Nicolelis,他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也是畅销书《脑机穿越》作者。


WE大会上,Miguel Nicolelis说,脑机接口最初的实验是在猴子身上进行的,之后才逐步实现了人类实验。在过去20多年里,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制造出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脑机接口,比如同时控制两只机械手臂的,还有控制腿部的,最复杂的一种,称之为“脑-机-脑接口”,比如,让猴子用意念来控制电动轮椅,在事先设定好的不同位置间穿梭,最后到达终点拿到好吃的葡萄。而Miguel Nicolelis认为,这一发现可以转化成新的治疗手段,来帮助全世界2500万因为严重的脊柱损伤而丧失感觉和活动能力,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通过脑机接口,科学家制造出一种计算机电子旁路,将采集到的脑电信号绕过损伤部位,以数字形式传输至一个可穿戴式的全新机械身体中,病人可以通过大脑控制该机械身体,使其移动。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瘫痪少年身披“机械战甲”开球的一幕。而在此后的继续研究中发现,通过脑机接口的治疗,这些瘫痪病人甚至能恢复部分脊椎的功能,恢复部分感知 、活动和运动控制方面的功能,甚至有一位病人还经历了正常的怀孕生子,能感受到胎动和宫缩。有时候基础科学能引领你,到达你从未想象过的地方,为你带来意料之外的发现 。Miguel Nicolelis最后感慨地表示,“有时候基础科学能引领你,到达你从未想象过的地方,为你带来意料之外的发现。为了这一天,我等了38年。因为亲眼见证了这一切,我的每一秒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动物身上培育器官,在金星上造天空之城?


跨越物种边界来求得“长生不老”,这种技术不仅仅要挑战科学,更引起了伦理的争议,而在动物身上长出人体器官并进行移植,是干细胞生物学家、斯坦福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中内启光正在进行的研究之一。WE大会上,中内启光表示,仅仅在美国,就有10万多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但只有3万人能够获得移植,这导致每天都有20人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逝去。另外,每10分钟就会新增一名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而即使病人足够幸运得到了移植,也必须吃药来防止排异反应,因为这是别人的器官。


现在对于器官移植有两种科学思路,一种是异体器官移植,一种是3D打印,但都有很多难题尚待解决。而中内启光的研究是通过囊胚互补技术,在动物体中培养人的器官,比如把晚期心衰患者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注入经过基因改造的猪胚胎的囊胚中,当这只嵌合体猪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取出心脏供人体移植。尽管这颗心脏是在猪体内培育的,但心脏细胞完全来自病人自己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所以本质上属于自体器官移植,不需要免疫抑制,“这听起来像科幻故事,但我们已经通过啮齿类动物实验得到了很好的数据验证。”中内启光说,如果这一技术成功,可以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且大大降低医疗费用。不过,这一技术背后的风险也是一目了然,那就是突破我们人类的伦理限制,人和动物嵌合的生物后果难以想象,我们对个体发育的的认知仍然存在很多未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明确禁止这种研究。


人类除了追逐长寿,也热衷于开疆拓土,而此次WE大会特邀专家卡迪夫大学教授、天文学家Jane Greaves就痴迷于寻找宇宙中的生命,最近对金星尤其感兴趣。今年9月, Jane Greaves领导的团队宣布发现了金星大气中一种可能是厌氧微生物所产生的气体——磷化氢。如果这个发现最终得到确认,并且它真的来自于一种生活在金星大气层的“云端”生物,无疑将大大拓展我们对于“宇宙中的生命存在于何处”这一问题的想象空间。而尽管在金星的恶劣环境中存在生命的想法很疯狂,但Jane Greaves认为在炼狱般的金星表面的大气层中,曾经有合适的气压和温度,也许会真的存在过“天空之城”,究竟金星会不会是人类下一个栖息地?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求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来源:扬子扬眼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